处暑过后,这些养生知识很重要

   

 处暑

 

“处暑”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,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,为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季节,时间在每年公历的8月23日前后。

 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处,止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。”

 

处暑节气意味着正式进入凉爽的秋天,处暑过后,秋意渐浓,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。处暑过,暑气止,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,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的浓云成块。民间向来即有“七月八月看巧云”之说,之后就有了“出游迎秋”的意味。

 

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,所以称“暑气至此而止矣”。处暑代表气温由炎热开始向寒冷过渡。那么,到了这个转折点上,我们有哪些需要知道的养生宜忌呢?

 

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少辛多鲜

 

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加大,是肠胃病的高发时节,宜多食用清热安神的食物,如银耳、百合、莲子、海带、芹菜、菠菜,多吃梨、冰糖、鸭子等滋阴润燥食物,少吃或不吃辛辣煎炸食物以免加重秋燥。

 

饮食应保持清淡,要消除疲劳,应少吃油腻的肉食,多吃新鲜果蔬,特别是西红柿、茄子、土豆、葡萄、梨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。

 

多吃深色蔬菜尤其是绿叶菜和橙黄色蔬菜。在夏天,为了祛暑降温,人们所吃的果蔬一般以瓜类为主,然而这类果蔬中的胡萝卜素含量较低,容易导致皮肤的抵抗力降低。橙黄色蔬菜和绿叶菜中富含胡萝卜素,比如胡萝卜、菠菜、芥蓝、西兰花、小白菜等,秋季应该多吃。

 

三个改变 巧对多事之秋

 

常吃养胃食物

 

秋季消化道疾病高发,频繁吃肥甘厚味的食物会给脆弱的肠胃“雪上加霜”。不妨多吃些养胃食物,比如南瓜、小米、圆白菜、木瓜等。酸奶、豆豉等发酵食物营养丰富且易消化,同样适合此时食用。

 

用薯类代替部分精白米面

 

薯类食物富含B族维生素和钾、镁等矿物质,膳食纤维也较丰富,且有研究表明,它们作为主食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病。秋季是薯类出产旺季,可用山药、芋头、土豆、红薯等替代精白米面。

 

每天吃一小把坚果

 

俗话说“春吃芽、夏吃瓜、秋吃果、冬吃根。”秋季也是食用花生、核桃、榛子、杏仁等坚果的好时候。常吃能呵护心脏健康,获取维生素E和多种微量元素。

 

但入秋后气候日益干燥,吃多了炒干的坚果嗓子会不舒服,建议选择原味生食、五香煮或微烤的口味。

 

早睡一小时 多伸懒腰解乏

 

秋意渐浓,人体代谢较夏季慢,机体开始进入休整阶段,常感睡意连绵,即为“秋乏”。缓解“秋乏”,要保证充足睡眠,早睡早起。

 

平时多伸懒腰,也有解秋乏的效果。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,促进心脏泵血,增加全身的供氧。

 

处暑可适当选择慢跑、爬山、散步、太极拳等运动,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,排泄多余的水分,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。